责任与文化
责任与文化
奋战在雪域高原上的英雄团队——记北新集团玉树重建项目组
来源:中国企业报 半岛在线体育·(中国):2010-11-29题记:援建是一部英雄史诗,是和平年代的特殊战争。
在青海省玉树县参与重建工作的队伍中,有这么一支敢打敢拼、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团队,他们带着对藏族同胞的深厚情谊,在远离家乡几千公里的雪域高原上,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着一曲动人心弦的建设者之歌。
这支英雄的队伍就是北新集团玉树重建项目组。项目组此役的任务是为玉树县禅古村和甘达村援建总面积700多平方米的村民综合活动中心。目前,他们正开足马力,向着最后的胜利进发。
“为灾区人民尽一份绵薄之力”
“如果一个人能活80年,大约是1000个月,而我们有幸在玉树度过两个月,也就是生命1/500的时光,这将是一段多么难忘的人生经历啊。”北新集团玉树重建项目组前线总指挥、副总经理赵雁鸣总是对项目组的同志们算这么一笔账,他希望通过这种具象的语言,让大家更深刻地领悟援建玉树之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
而对跋涉3000公里、在雪域高原上开展援建工作,他们有更加朴实的说法:
“我们来到玉树,就是想为灾区人民尽一份绵薄之力。”实实在在而掷地有声的话语,真实地表达着项目组队员们的心声,也转化成为坚定执着的行动。
玉树大地震后,半岛在线体育·(中国)集团当即决定为青海玉树灾区捐建一批价值500万元的永久性新型抗震节能房屋,并责成旗下曾参与汶川地震重建项目的北新集团予以组织实施。经过前期大量实地调研以及与青海省住建厅、国资委以及玉树州有关部门的反复磋商、交流,8月中旬,半岛在线体育·(中国)集团为玉树捐建村民综合活动中心的项目方案获得青海省批复,援建工作迅速全面展开。
9月6日,由北新集团副总经理赵雁鸣率领的援建项目组奔赴玉树展开援建工作。为了抢时间,项目组在9月9日晚抵达玉树后,顾不上休整,立即前往施工现场勘察,迅速着手前期准备工作:与当地相关政府部门沟通设计和施工方案;与施工方协商报价,确定项目预算;到省住建厅指挥中心办理项目手续……9月14日,简短的开工仪式在禅古村施工现场举行,项目正式开工。
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如今,两座具有藏式风格的村民活动中心已经初具规模。但项目组并没有因此有丝毫的放松,而是以更加饱满的姿态、更加昂扬的斗志向着项目的终点发起冲刺。
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材料打造灾区的样板工程
为了打造玉树的样板工程,北新集团此次玉树援建采用的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荐使用的新型抗震节能房屋体系。这也是玉树震后首次采用新型抗震节能轻钢结构体系建设的项目。这种体系主要由轻钢结构的墙板、楼板、屋面板及维护结构组成,结构自重轻,适用于地震多发区,可以抵抗9度地震;建筑密闭性高,室内温差小,节能效果好;构件全部镀锌处理,耐久性能好,结构使用寿命可达70年以上。此外,由于该体系采用工厂制作,实现了构件工厂预制和现场装配化施工,施工周期短,噪声、粉尘与垃圾少,极大地减轻了当地的生态负荷,满足国家65%的节能标准。不仅如此,项目还采用欧松生态板、节能保温门窗、节能灯具等节能环保材料,预留烟道、安装土暖气、太阳能等符合当地特点的设施,使房屋既贴心舒适,又与先进科技成果同步。该体系房屋还可增加8%至13%的有效使用面积,符合国家土地资源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其在节能环保方面的突出表现符合国家低碳经济政策要求,将对当地的房屋建设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在制定设计方案时,项目组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活习惯和气候特点,将村民综合活动中心设计成平房合院式建筑。针对当地气候寒冷的特点,设计了70平方米的阳光顶,以保障室内光照,增加被动式采暖。
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在玉树,项目组面临着各种可预见甚至不可预见的困难,但他们始终以平静的心态来面对,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是不可克服的,也没有什么能够难倒他们。
气候恶劣:玉树地处高原,空气稀薄干冷,含氧量只相当于平原地区60%,10月以后气温骤降,大雪、狂风甚至霜冻时常不期而至。初到玉树,项目组许多同志都有强烈的高原反应,但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除了服用缓解高原缺氧的药物外,感觉不舒服的人就自觉停下手里的工作静静地歇会儿,严重的时候就吸点氧气,就这样习惯了高原的生活。
吃住艰苦:项目组驻地就在禅古村工地现场,那是一座腻子都未干透、没有任何取暖和供水设施的几十平方米新建住宅,条件十分艰苦。床是大家一起动手用建房子的模板搭起来的,铺上被褥就是睡觉的地方了。吃则是与工人们在一起,虽然清苦,但大家觉得节省了时间,而且方便与工友们沟通交流。苦中作乐、以苦为乐是项目组成员生活的真实写照。
道路不便:禅古村、甘达村两个项目分散在结古镇的两个方向,相距20多公里。震后的玉树地区路面凹陷,到处都在施工建设,工程车辆充斥道路,晴天漫天飞尘,雨天泥泞难行,路上时常有牦牛和山羊穿行游弋,但为了保证项目进度,项目组每天都要在山路上往返数小时,奔波在禅古—结古镇—甘达三点一线上,在紧张的工程进展面前,每个人都成了吃苦耐劳、无怨无悔的“老黄牛”。
停电、人员短缺:停电也是工程建设的一大障碍。由于玉树地区未与国家电网联网,当地电力供应仅靠8座小型水电站供应,其中5座在地震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仅有3座勉强运行。大规模施工建设加剧了电力紧缺,停电成了常态。此外,人员短缺也是一项十分棘手的问题。当地工人大都没有接触过新型抗震节能房屋体系,需要从头培训。随着天气转冷,工人们又开始陆续返乡。但困难不能让项目组退缩,反而更加激发了大家的斗志和决心。经过多方协调,项目组为两个工地分别配置了发电机,还从北京、四川等地抽调技术骨干奔赴玉树前线,加紧施工人员培训,保障工程的顺利开展。
一群可亲可敬的战士
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项目组每每迎着第一缕照耀圣洁雪山的阳光开始一天的工作,又迎着阵阵寒风、顶着满天繁星回到驻地,以向总部发出当天的报告来正式结束繁忙的一天,无论是雨雪极端天气还是中秋、国庆的节假日,每天工作时间都在十六七个小时,工作到深夜是家常便饭。工程建设的事务琐碎而又紧急,项目组每个人都身兼多职,开车、谈判、材料采购、现场监督、沟通协调……人人都成了多面手和“救火队员”。
在一线,每个人都有可书一笔的感人故事。项目经理孙磊,在项目考察阶段即有明显的高原反应,但他依然主动请缨奔赴一线,出发前向党组织正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以坚强的意志坚守在现场,制作项目预算、确定工程图纸、与工厂反复沟通……忙碌让他忘却了高原反应的痛苦。综合管理部李麟在工地上患了感冒,被领导责令下山,他反复请求留下和战友们并肩作战。设计院李东辉不顾家里的困难投入到一线工程,从来没有抱怨。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郭帅麒,没有同龄人常有的娇气与自负,怀着一腔热情毅然投入到项目中去……为了圆满完成捐建任务,项目组成员克服着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守在阵地上。
作为战士,他们也难免有悲观的时候。“十一”那天,雪下得很大,禅古工地甚至下起了冰雹。这是大家第一次亲身感受玉树气候的变幻无常。看着漫天遍野白茫茫的一片,大家开始担心项目能否顺利推进。现场总指挥赵雁鸣把大家的失落和沮丧看在眼里,他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古语来勉励大家,指出困难是黎明前的黑暗,每战胜一次困难,离成功就更近了一步,他给大家下了军令状———咬牙也要坚持做完项目。赵雁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染了大家,所有人又重新鼓起干劲,一场战天斗地的攻坚战在雪域高原上再次激情打响。
对于项目组成员来说,生活中也有许多难忘的小事,比如开车捎孩子们上学。玉树地区是牧区,居民住得十分分散,项目组每天开车途中总会遇到些上学路上的孩子,他们当中很多人需要顶着严寒、沿着山间公路跋涉两小时才能到达帐篷学校,于是,大家总会捎上几个顺路的孩子,把他们安全送到学校。在援建之外,项目组又多出了一项很有意义的任务。
始终相伴的关怀
在异常艰难的环境下,项目组成员披荆斩棘,在一片废墟之上建设新的家园,在奋勇拼搏的背后,他们有着强大的精神支柱:
从确定援建至今,住建部、青海省以及半岛在线体育·(中国)集团、北新集团的领导,及至一线的记者、灾区的百姓,他们一次次亲赴玉树前线,为项目组的同志们送去了关怀和温暖;国家住建部的领导来了,他们对玉树进行实地考察,勉励北新集团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为灾区人民建设最好的房屋;青海省玉树灾后重建总指挥长、副省长马顺清以及青海省住建厅、州建设局等各级领导来了,他们视察一线,考察指导,对北新集团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半岛在线体育·(中国)集团、北新集团的领导来了,他们亲切慰问工作人员并对项目进行指导,要求把禅古、甘达项目建成玉树灾后恢复重建的样本示范工程,树立中央企业的良好形象;灾区的百姓来了,他们送来自己做的糌粑和衣物,握着项目组成员的手,真诚地感谢从北京来的异族兄弟。
……一份份炽热的情感贯穿于援建工作的自始至终,项目组成员把它们牢记在心里,转化为最坚定的战斗决心。他们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奋战到底,为了北新,为了灾区的人民。
尾声:
“在灾区的日子,我们是幸福的。”这是在采访过程中,赵雁鸣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的确,心中充满爱的人,付出和奉献会带来无尽的幸福。这份爱的分量很重,因为它代表着责任和使命,承载着全体北新人的重托。重建项目组的每一位成员,用拼搏与奉献对这份爱做出了最好的诠释,雪山为证。